fc2ブログ

いい加減に学ぶ中国語講座(36)

中文テキスト追加-小籠包

 すでに5週の授業を終えました。うちオリエンテーション2回(1・2年別)、翻訳演習3回(1年2回・2年1回)です。みな悪戦苦闘しています。もちろん善戦している学生もいます。トランプのアメリカじゃないけれど、二極分解の兆しもあり、少々悩みの種なんですが、前期に3・4年生でこなした課題のネタが早くも尽き始めており、追加の「原文」を用意しました。
 いろいろ考えたあげく、「小籠包」を主題と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百度の説明文を抜粋・圧縮して、とりあえず1年生は以下のようにふりわけたところです。1週間に9名、2週間で18名の添削をするのはタフな仕事です。同じテキストでも、学生によって訳文は異なるわけですから、添削もワンパターンというわけにはいきません。おまけに、10月後半は秋の科研申請期で、久方ぶりに「科研が書けん!」状態に陥っていましたが、今年は春に長いヤツを書いていたので応用が効きました。いつもよりは早く終わった感触です(出版助成のほうを急がないといけません)
 外国語の翻訳や添削は、自分の趣味なんだ、と思うようにしています。履修生のうち一人でもいいから、「外国語を学ぶことは楽しい、学びたい」と思うようになってほし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以下、追加の原文です。今回は1年生の分担のみ示しておきます。

--
小笼包01(P2吉田)
 小笼包,别称小笼馒头,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习惯叫做小笼馒头,四川、芜湖叫做小笼包子,武汉叫做蒸包,一个蒸笼里有10个包子,10个包子为一笼,汤包它源于北宋京城开封的灌汤包,而小笼包则是衣冠南渡时在江南承传的汤包经过江南地区当地制作改进而来,小笼包起源于江南常州府(今江苏省常州市),小笼包是根据由中原地区美食之一的汤包后传播进入江南地区 而经过江南地区当地改进制作而来,后又得到发展和演变而成。小笼包是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等长江以南地区著名的江南传统小吃。

小笼包02(P2野田)
 清代道光年间,在今江苏常州出现了现代形式的小笼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苏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小笼包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类似的“灌汤包子”流传至今。现代形式的小笼包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常州府,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苏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

小笼包03(P2矢野)
 据民俗专家可考证历史记录记载近代小笼包真正成形的起源于近代江南常州府(今江苏省常州市),而小笼包这个种类本身则是衣冠南渡时在江南承传的中原美食之一的汤包(及灌包)在经过了江南地区当地制作改进而来,普遍认为现代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汤包子”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子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
 常州万华茶楼在清代道光年间的“加蟹小笼馒头”,上海南翔镇的黄明贤在1871年创制的“南翔小笼馒头”,包括清代光绪年间流行于无锡惠山秦园一带的无锡民间小笼馒头,及开封、天津等地近代创制的小笼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带的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杭州、芜湖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小笼包烹饪历史,现存着不少以小笼包为特色的百年老店。

小笼包04(未定)
 自50多年前有中国移民在西班牙经营中国餐馆开始,中国的小笼包也开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誉。西班牙语菜单上的解释是:“中心加肉的中国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馆或酒吧也出售类似中国小笼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移民大量进入西班牙,中国饭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小笼包是每家饭店必备的主力食品之一。不过那时的小笼包已经不再写成“小笼包”,而是被写成“小龙”。有的写“中国小龙”,有的写“上海小龙”。对于这个“小龙包”,西班牙语的注释更绝:“加中国龙肉的小面包”。


小笼包05(P2梅田)
 至于是谁把“小笼包”改成了“小龙”,记者一时无法考证,由于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小龙”、“巨龙”反正说的都是中国人、中国物。有的西班牙餐馆随之进行大胆改革,干脆将“小龙包”解释成:“中国的龙面包”。于是“龙面包”这一名称也就在中西饭店里迅速走红,“龙面包”既好吃又易记,不像其他的中餐名字不易说更不易记。
 2000年之后,“小龙包”又发生了变化。为纪念武打巨星李小龙对武打电影的杰出贡献,各国电视台纷纷开辟李小龙电影专题。在西班牙,印有李小龙的彩色招贴画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西班牙小孩更是一口一个Bruce lee(李小龙),一口一个中国功夫。也就在此时,“小龙包”的含义又发生变化,有的饭店将“小龙包”解释成“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小龙包”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们点菜时对跑堂说,“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国的小笼包。驰名国外,闻名四海,小笼包无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

小笼包06-上海小笼包(P2増田)
 上海的南翔小笼包有百年历史,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明贤,后来他的儿子在豫园老城隍庙开设了分店。也就是在这繁华喧闹的豫园里。
 南翔小笼包初名“南翔大肉包子”,后称“南翔大包子”,再称“古猗园小笼包”,现叫“南翔小笼包”。大肉包子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春竹或虾仁和入肉馅,每只包折裥14褶以上,一两面粉制作10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

小笼包07(P2大野)
 美食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中国人发明的小笼包可算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杰作,而小笼包更是把这一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南翔小笼包制作精细,它以精白面粉发酵为皮,选取猪腿精肉为馅,而最独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鸡炖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
 揪出的面团大小均等,还用食用油抹其表面,这样会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时候手要向上拉,它的优势是皮薄,肉嫩,丰满。热腾腾的雾气直往上冒,小笼包蒸好了,此时的小笼包一个个雪白,晶莹,如玉兔一般,惹人喜爱。

小笼包08(P2松原) 
 戳破面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来。雪白的面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馅,诱人至极。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小笼包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小笼包味美细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从当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镇石舫上零售,到21世纪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南翔小笼包的变化令人瞩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朴却始终不变,始终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南翔小笼包,然后细细品味,品味上海传统的饮食文化,品味远离喧嚣都市的那份“乡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笼包。


 なお、前回のテキスト原文では、以下の4項目が未読状態なので、上の8項目のうち3~4項目は入れ替える可能性もあります。いずれも上海を語るに避けてとおれない内容の文章ですから。

--
5.豫園周辺の茶館(P2藤原)*同済大学・小籠包04をやめてこちらを担当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馆(Teahouse)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称谓。 
 南翔馒头店位于豫园九曲桥畔,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嘉定县南翔镇吴翔升在此开设点心店,起初店名叫长兴楼,后改为南翔馒头店,主营南翔小笼馒头,具有皮薄馅大等特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名闻全国。一年365天,总有一列长队静候着它的出笼,南翔小笼的美味已为世人喜爱,现已在国外成功发展连锁网点,相继落户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分店数量已达15家,成为豫园美食大使,传播中华餐饮文化。

7.上海外灘(バンド)
 外滩(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8.和平飯店(外灘)
 上海南京东路口的两幢大楼都称为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1929年,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了名为“华懋饭店(Cathay Hotel)”的酒店,这就是后来的和平饭店。当时由芝加哥学派哥特式设计风格的建筑师Palmer& Turner设计,以一个海拔77米的绿色铜护套屋顶为最大特色。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日清大楼,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清大楼 (外滩)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一座建筑。 位于上海外滩5号,由著名的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于1921年—1925年,楼高六层,占地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4平方米。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德和洋行。建筑立面为明显的三段式,整体上装饰不多,但在5—6层之间设计了挑檐和浮雕,遂有一定的凹凸感。该楼曾经由海运局使用,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现已迁出,2006年日清大楼改造成高级餐厅。
 外滩3号,由联合保险公司在1916年委托建造,是上海市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座落于上海最知名及优雅黄金地段上的一幢历史悠久建筑物,已蜕变为上海的崭新地标。汇聚美食、艺术、文化、音乐及时尚,既是激发生活灵感及引领现代时尚的新地标,亦是品味人士一致推崇的优雅社交及休闲场所。

14.紹興酒
 绍兴酒,浙江省绍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越陈越香。
 绍兴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在全国众多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2015年09月25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期间,白宫国宴菜单用酒就是绍兴黄酒。
 产品特点  综述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但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这种透明琥珀色主要来自原料米和小麦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适量糖色。绍兴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有香物质来自米、麦曲本身以及发酵中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和贮存期中醇与酸的反应,它们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馥香,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因为它越陈越香。


《関係サイト》いい加減に学ぶ中国語講座
(32)上海の生活空間と食文化
http://asaxlablog.blog.fc2.com/blog-entry-2284.html
(36)小籠包
http://asaxlablog.blog.fc2.com/blog-entry-2295.html

コメントの投稿

非公開コメント

プロフィール

魯班13世

Author:魯班13世
--
魯班(ルパン)は大工の神様や棟梁を表す中国語。魯搬とも書く。古代の日本は百済から「露盤博士」を迎えて本格的な寺院の造営に着手した。魯班=露盤です。研究室は保存修復スタジオと自称してますが、OBを含む別働隊「魯班営造学社(アトリエ・ド・ルパン)」を緩やかに組織しています。13は謎の数字、、、ぐふふ。

最新記事
最新コメント
最新トラックバック
月別アーカイブ
カレンダー
02 | 2023/03 | 04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カテゴリ
検索フォーム
RSSリンクの表示
リンク
ブロとも申請フォーム

この人とブロともになる

QRコード
QR